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公告
正在载入...

我的分类(专题)
正在载入...

日志更新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

留言板
正在载入...

链接

Blog信息
正在载入...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30 16:54:24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15级硕士  张沿沿

      两个月,十几次论文修改让我深切体会到拿起斧子敲打自己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我也明白了一个教师培养学生的不易,谢谢张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有不足并不可怕,不自知才最可怕,知道不足去改的自己是多么有幸。张老师细心的指点,系统的培养都让我获益匪浅。语言表达是我最大的缺陷,一直以来我都不自信。但是经过这次论文修改,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再次感谢张老师!接着上次的博客,我又做了一些总结。

      1.善于从正面来表述意见。不宜过多地从反面来表述意见。比如我文章中 “只有教师“教”的努力而学生没有“学”的状态,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一句被张老师改为 “教师“善教”的努力加上学生 “爱学”的状态,教学效益会事半功倍。” 让我恍然大悟,在后面的修改中我也做了相似的修改,如把 “如果教学内容仅仅以书籍为主,则会限制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的主动性。这样一来参与可以发挥的功效微乎其微。” 改为 “教学内容在书籍的基础上予以扩充,则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主动思考,这样一来参与发挥的功效才会显著。” 负面的语言总没有正面积极鼓励的话语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2.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作家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字句要好,就必须反复锤炼、反复琢磨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同样也需要这种精神。我主要是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二是表达简洁,用最简练的文字说明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必须把重复的地方删掉,把“拖泥带水”的表达改为精练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3.表达要前后一致。文章引言的部分我用了“总结参与式教学的特征”这句话,但是一级标题里却是“参与式教学的特征分析”。从“总结”变成了“分析”是我没有注意到的,是我不够严谨,也是我亟待改进的一大缺点。

      4.推敲字句的意识。语言表达是我二十多年养成的习惯,想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不现实。那我如何能修改得了自己的论文呢?其实反复通读自己的文章就能够发现问题,只是以前我没有养成推敲字句的意识,有些词语没有经过琢磨就用了。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虽然是近义词,一字之差意义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学术水平却大相径庭。所以平时用词需严谨,反复推敲确认方可使用,万不可“凑合”。反复推敲字句的这根弦必须绷紧,才能时刻刻检查自己的用词。

      5.表述的角度不可给人误解。我写“以学促教”这一部分时,老是从外人的角度去写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能得到何种成长,好像媒介素养教育是在教育教师。教师教得好也是为了学生学得好,总之还是为了学。因此从参与式教学能够对教学效果起到什么促进作用来表述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避免了读者的误解。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会在你的成长之路上留下印记。希望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踏实,不负所望!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推敲”也是一门学问 ——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达的感悟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3 16:25:28

“推敲”也是一门学问

——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达的感悟

 

15硕士 白倩

 

推敲,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词,实则蕴含了很多“门道”,它源于诗人贾岛的著名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相传贾岛在作这首诗时,一直犹豫是用“推”字还是“敲”字,为此还不停做着推敲的手势,感受到底哪个字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遇到了韩愈,韩愈认为: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两人商讨良久,最后决定“敲”字更好,于是才有了这首名作,而“推敲”一词也广为流传,指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后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从上面的典故中,可以看出“推敲”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作者本人有自觉的反思意识,还需要在意识到问题之后能想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但很多好的作品并不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作者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斟酌之下完成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曾经过几番修改,刚开始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很多次,最后才选定了 “绿”字;佳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也是在苏小妹与苏东坡的几次思量之下才创作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写作的过程也好比诗人作诗的过程,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千锤百炼的精神,因此,张老师在解析论文写作案例的时候才会反复强调“推敲”二字。那么,我们要如何推敲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即思考问题:写完一段话,自己应该反复阅读,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能否读得明白、能否把握中心思想,如果自己读起来都吃力,那么表达一定存在问题;其次,要能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发现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之上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要能想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改正错误或使之更完美,即解决问题:单单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依旧不能使自己的文章上升到一个高度,只有通过自己的反复修改、精雕细琢,才能将其从“下品”变为“中品”乃至“上品”。


反思自己的写作历程,在张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之下,也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写完一段文字就开始沾沾自喜,认为完成了今天的小目标,恨不得立马将写出来的东西发给张老师“鉴赏”,直到看到自己的文章“千疮百孔”、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才意识到语言表达确实是一个硬伤。后来,在张老师的反复提醒之下,才渐渐有了“推敲”的意识,不再急于求成地发给老师看,而是自己反复阅读,首先检查有无语病,其次思考有些字词能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有了意识之后习惯也在慢慢地养成,现在写东西不再求快,更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不仅要把大致的样子刻画出来,使之“像似”,细节之处也想尽善尽美,使之“神似”。我想,论文写作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只有经历这个千锤万凿的过程,才能出深山、取得真经!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推敲[EB/OL].[2017-6-3].http://dwz.cn/63PaFz.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有感于我的“毕业论文中期汇报”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3 16:01:49

有感于我的“毕业论文中期汇报”


……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2 17:54:34
“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页  4篇日志/页 转到: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