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公告
正在载入...

我的分类(专题)
正在载入...

日志更新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

留言板
正在载入...

链接

Blog信息
正在载入...





“推敲”也是一门学问 ——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达的感悟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3 16:25:28

“推敲”也是一门学问

——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达的感悟

 

15硕士 白倩

 

推敲,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词,实则蕴含了很多“门道”,它源于诗人贾岛的著名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相传贾岛在作这首诗时,一直犹豫是用“推”字还是“敲”字,为此还不停做着推敲的手势,感受到底哪个字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遇到了韩愈,韩愈认为: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两人商讨良久,最后决定“敲”字更好,于是才有了这首名作,而“推敲”一词也广为流传,指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后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从上面的典故中,可以看出“推敲”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作者本人有自觉的反思意识,还需要在意识到问题之后能想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但很多好的作品并不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作者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斟酌之下完成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曾经过几番修改,刚开始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很多次,最后才选定了 “绿”字;佳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也是在苏小妹与苏东坡的几次思量之下才创作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写作的过程也好比诗人作诗的过程,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千锤百炼的精神,因此,张老师在解析论文写作案例的时候才会反复强调“推敲”二字。那么,我们要如何推敲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即思考问题:写完一段话,自己应该反复阅读,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能否读得明白、能否把握中心思想,如果自己读起来都吃力,那么表达一定存在问题;其次,要能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发现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之上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要能想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改正错误或使之更完美,即解决问题:单单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依旧不能使自己的文章上升到一个高度,只有通过自己的反复修改、精雕细琢,才能将其从“下品”变为“中品”乃至“上品”。


反思自己的写作历程,在张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之下,也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写完一段文字就开始沾沾自喜,认为完成了今天的小目标,恨不得立马将写出来的东西发给张老师“鉴赏”,直到看到自己的文章“千疮百孔”、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才意识到语言表达确实是一个硬伤。后来,在张老师的反复提醒之下,才渐渐有了“推敲”的意识,不再急于求成地发给老师看,而是自己反复阅读,首先检查有无语病,其次思考有些字词能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有了意识之后习惯也在慢慢地养成,现在写东西不再求快,更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不仅要把大致的样子刻画出来,使之“像似”,细节之处也想尽善尽美,使之“神似”。我想,论文写作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只有经历这个千锤万凿的过程,才能出深山、取得真经!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推敲[EB/OL].[2017-6-3].http://dwz.cn/63PaFz.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