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公告
正在载入...

我的分类(专题)
正在载入...

日志更新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

留言板
正在载入...

链接

Blog信息
正在载入...





“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
2017doctorblog 发表于 2017-6-2 17:54:34
“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      
15级硕士  张沿沿
      张老师关于写作的宝贵经验使我们终身受益,她每一次认真的指向问题的讲解都让我收获颇丰。我感谢张老师耐心的指导,但是这次还是在张老师的提醒下才开始写博客,我需要深刻地检讨。听了再多不付诸于行动终究还是“纸上谈兵”,成效微乎其微。而且当时听到想到的东西没有被及时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遗忘就会伴随而来,受益从何而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及时的反思与记录能够加速我们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方便自己不断地回顾知新。

      跟着张老师马上两年时间了,我从一个对论文一窍不通的小丫头片子变成了可以写论文的“半个”学术研究者。现在我一只脚踏进了学术研究的大门,另一只脚却还没有踩实。长时间的论文框架学习让我有了点心得、体会,我以为最大的一关我已经闯过去了,但是才发现文字表达是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最大的一只“拦路虎”。所幸张老师指出了我的问题,给了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劝说。刘邦也因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小让”。但如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要想成功,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都应加以重视,小的过失要时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伟业。写论文也是一样,我们需要重视文章的篇章结构,框架结构是文章的整体,是“大行”、是“大礼”。而文字表达就是文章的局部了,即是“细谨”、是“小让”。我们既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认真组织局部,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这里我主要来说说自己关于局部的文字表达的一些体会。

      1.“字字铿锵”做到清晰有力。“媒介素养……”的小论文引言部分我写了将近1000字,第一个版本删掉了500字左右,现在删减到了不到200字,前边大段大段的关于媒介素养的描述,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了,根本没必要扯那么多。我在读别人的论文时也发现了自己存在“啰嗦”这个毛病,别人用了两句话就解释清楚的事,我却用了一段。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生怕别人读不懂,其实不然。说的多了,读者也会觉得你“啰嗦”、“拖泥带水”,如果还都是读者知道的信息,反而让读者认为你这篇文章没有价值。开门见山的切入主题,会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好奇心。有的时候不妨试试删除掉几句话,看看意思是不是也能表达清楚,那你这些话就是废话了。

      2.“推敲文字”做到准确表达。“推敲”应该是张老师对我说过的最多的词语了,我也一直想做到字字“推敲”,但是似乎并没有养成时时刻刻“推敲”的好习惯。5月15日例会之后,我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晚上,我绷着一根弦,将“推敲”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修改了“媒介素养……”的小论文,果然成效很明显,发了邮件后得到了张老师的肯定。但是5月31日,在毕业论文中期汇报ppt中,我又犯下了不能原谅的语病、用词不当等错误,因为那根弦又松了……所以我们写每一个字时都要仔细“掂量”一下这个字的分量,是不是过重?是不是过轻?是不是能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是不是会让别人读不懂?是不是会产生歧义?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为了让读者看懂作者的思想,如果读者读不懂这个“语言表达”也没什么意义了。

      3.“逻辑严谨”做到有理有据。混乱的逻辑下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会精致。如果作者东说一句,西写一句,最后读者也被绕晕了,作者也不知所云,这样的文章缺乏说服力。我们需要看看关于逻辑学的书籍,了解逻辑学的知识,做到论证有据、有力。

      我感觉现在的自己手里拿着一把锤子,不断地敲打自己,去除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与缺点。虽然过程有点曲折、痛苦,但是依然胜利在望。希望自己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克服这个瓶颈,渐入佳境。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