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公告

正在载入...

文章

评论

留言

连接

信息

登陆

搜索

2018-10-14 21:08:15
精读与泛读思考

精读与泛读思考

第一次例会上,张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精读与泛读的区别是什么?那次我将脑海中首先想到的答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了解答:在没有确定研究方向时,我会广泛地阅读一些文献,这个过程属于泛读;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寻找到一个自己的感兴趣的点,我会下载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这个过程是精读。我用不够准确和明确的措辞回答了这个问题,张老师对我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示欣慰,但是没有对我的回答作点评,让我在第二次例会中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再次解释。

例会后,我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了主题为精读与泛读的文献,搜索出的文献大多数是针对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展开精读泛读的论述。曹成刚(1997)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泛读(extensivereading)与精读(intensivereading)主要是从阅读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的集中与分散、阅读范围和要求的宽度和深度来划分的[1]。曾钫和谢星(2009)认为阅读可以分为:导读、泛读、精读、味读,泛读又可以分为跳读与略读[2]。每种阅读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导读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并激活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网络,为阅读做好铺垫;再如精读的作用是细读课文,把握文中细节,深化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与泛读相辅相成。在第二次例会上,通过文献的阅读结合我的学习经历,我从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经历入手对泛读精读进行解释:我在做阅读理解是,首先会快速浏览整篇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这便是泛读过程;然后仔细阅读问题,结合文章的大意和结构“跳读”文章,定位在某个段落仔细阅读并思考,这个过程便是精读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仔细阅读文章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远远多于快速浏览文章。正是泛读相较于精读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精力,有学者认为:泛读保证了阅读的“量”,而精读保证了阅读的“质”,“量”的熏陶能促进“质”的提高[3]。从带着问题找答案并细细品味文章这个过程来看,精读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深入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繁枝”,因为“少则得,多则惑”。精读还讲究“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这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阅读方式。

有人将精读与泛读做了个比喻:精读好比教会学生骑自行车,如果只能在操场上兜圈子,那就是学而无用;泛读才是让学生骑车逛大街、穿小巷、跨原野,将美妙的景色尽收眼底。这个比喻想表达的是泛读的作用不亚于精读,但是精读与泛读间的关系却表述得不太恰当,没有体现精读与泛读相辅相成的作用。泛读可以让我们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开拓视野,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篇文章并更好地挖掘文章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叶圣陶先生把阅读课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里写到:“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他还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明两种指导的不同要求:“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初起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不管是泛读和精读,其总目标都是为了让“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掌握了“十目一行”的精髓,我们方能“一目十行”。

18教育技术学 刘晓红

20181010



[1] 曹成刚.泛读与精读之比较研究──内隐记忆的作用[J].心理科学,1997(06):541-545+576.

[2] 曾钫,谢兴.导读—泛读—精读—味读——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创新[J].教学与管理,2009(12):134-135.

[3] 周慧慧.大学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132.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