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观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有感
WongTao 发表于 2018-11-18 16:52:22

1110号,我旁听了研二师哥师姐的开题报告和研三的中期汇报。从早上到下午我都待在沈老师那一组的教室,因为沈老师是我的导师,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团队的研究方向。现在想想,我当时还应该多去了解一下其他师哥师姐的研究方向,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学习我们整个系的研究动态。

上午的内容是研二同学的开题,我学到了选题的几种方式或特色:

第一种是基于已有实践的项目分析,例如两个师姐根据沈老师团队已经开发完成的《信息化领导力》MOOC作出分析。因为慕课的课程已经开展过多期,师姐们对先有数据或者模式进行分析之后可以指导之后的课程开展。

第二种是基于还在实践的课堂分析,例如对中小学pythonscratch等课程提出一个可以切入的概念,然后设计方案在中小学进行实验和分析。这一种方式比较侧重实验的过程,会有很多的数据分析。

第三种是提出一个很抓研究的概念,例如“有效失败”、“同伴互评”、“合作问题解决”等,它们也需要实验或者数据的分析进行论证,但是本身更出彩的是提出的这个概念。

上午的时候我还学到了研究中很常用的词语,“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明白了这两者的区别。

下午场是中期汇报,因为知识储备太少,我就开始听得有些云里雾里。本来以为中期汇报的核心是把已经完成了哪些东西说清楚就行,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因为现在的评委老师可能之前并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所以还需要把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再梳理一遍。

中期答辩现场还来了几位非全日制专硕的师哥师姐,他们都是边在工作边读研。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一类学生的实践经验很丰富,做研究的条件也很充足,但是相比于全日制的学生,他们的理论功底和研究的深度略显不足。其实也不难理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需要顾及更多的东西,虽然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但是很难再潜心扎根理论思考了。

下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桐师哥的答辩,堪称惊艳。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基于一些理论做研究,而是自己去尝试提出理论,中间运用到了哲学、心理学等思考方式。按理来说,像这样的事情应该只有张舒予、李艺、沈书生等老师来做才能够让人信服,但是师哥能够在PPT中从头到尾把他的思考很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外行的人虽然听的云里雾里,但是觉得非常厉害。

那天我了解到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如何设计的,汇报要分为几个部分,老师们关注的点是什么等等,收获颇丰。当然,很多师哥师姐的汇报都被老师“批”了,有一些同学没有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重点。对于我来说,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师哥师姐们的优秀之处,另一方便也要努力避免他们产生的问题。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