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思想·倡导“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
By  Suqi 发表于 2018-12-2 16:41:25 

最近两周是思想反复接受高层次洗礼的两周。1111日,有幸在随园校区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祝智庭教授关于信息化2.0背景下教与学改革的讲座;1121日,又认真聆听了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指导委员陈明选教授关于互联网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创新讲座。作为新晋准研究生,十天内连续接收到如此多的知识,一时间头脑甚至无法完全内化两位教授的新思想。

一、通过教育审视技术

作为国内智慧教育研究带头人,祝教授亲和而严谨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讲座开头就抛出一个和我们教育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变作用远小于其他领域?在他看来,商业的主要目标就在于便捷性——只有便捷的的体验才能使用户认可产品——而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只达到便利的这一片面目的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在某些情境下教师反而需要故意设置障碍与困难,通过故错、设疑等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在这种形态下技术对教育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祝教授善用实例,这些实例也是他多年的研究所观察到的教育技术实践。他在课件中展示了硅谷精英Alt School微校、美国高科技中学HTH、美国教育技术规划、美国未来就绪学校、英国伯明翰大学NAO、美国的home-schoolingK-12Google教育、STEM教育研究所、美国优势成绩单联盟、国际教育创新大赛等等,无论抽离出任一问题都可以拓展为一篇学术论文的课题,极具研究价值;同时这也再次启示着我要时刻保持观察和发现的态度,保证自己不与教育技术前沿脱节。其中有关高考机器人的例子非常发人深省,祝教授和我们探讨“机器人已经可以考上清北”这一现象究竟是“人”的喜悦还是悲哀?他指出,首先机器人只是有知识无文化的,这是否也映示着我们的一流大学也是如此;其次机器人能完成这种“没头脑、没意义”的工作,那么我们作为真正的人是否应当去处理更有意义的任务?一个低起点的问题,引出两个深层的不同角度的新问题,以问题回答问题,更加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最后,祝教授提出,慎言“技术引领教育变革”,多数情况下技术只能达到促进作用;同时他还认为,“教育内无伟大案例,创意内却有”,并以乔布斯与苹果公司产品为例佐证了这一观点。总之,祝教授的讲座通篇没有离开教育,但却是通过教育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技术的定位——的确,教育技术必须姓“教”而非姓“电”;技术巧妙恰当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

 

二、通过技术反思教育

陈明选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解性学习”。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者,他在讲座中的一言一行都能让人感觉到他从未离开过教学课堂的一线。从整体上来说,陈教授则和祝教授的思路基本恰好相反,主要贴合其“互联网环境”这一技术背景,逐层分析了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发展。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陈教授通过提问当下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再次使人认识到技术之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他指出现在的学校教育僵化、学习活动表层化,教师和学生对教和学的关注点已经偏离到了讲解知识的能力和考试过程中知识的精准复述能力。围绕关于教育的问题,陈教授的两个发言主题“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祝教授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指导意义重大。

关于“深度学习”,这一点祝教授也曾引导我们思考过。在高考机器人的案例中,祝教授提出“我们作为真正的人是否应当去处理更有意义的任务”这一问题就意在告诫我们深度学习的重要性;陈教授也通过“202560%工作岗位将被AI替代”这一数据具象化地说明: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诸多机械化任务,并已经逐步开始了深度学习;反观真正的“人”却还停滞不前地依旧在进行着浅层的快餐化学习。教师岗位终归还是需要的,但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新时代的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促进深度学习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我国高中课标的重新制订。新的课标以“注重立德树人,塑造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发展力”为原则,重新整合和优化了我国之前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陈教授用了一个学车的例子来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上依照“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顺序来实施,但在课程设计时其规则是正好相反的,即所追求的是学生在发生遗忘后所学的知识可能会丢掉,但素养会持续存在。

其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来看,陈教授认为当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过于空洞,对实践的关注不足;而且囿于缺乏类似商业领域的利益催化,教育研究内容不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教育形式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本身也不追求最终教育效果的最优,这对当前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阻碍。因此陈教授在进行“理解性学习”的相关研究时,就注意避免了这些问题;但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陈教授的“理解性学习”和祝教授的“智慧教育”也殊途同归——毕竟,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当代社会中,也是有着其哲学性根本研究目的的。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站点公告
正在载入...
站点日历
正在载入...
最新日志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
最新留言
正在载入...
友情链接
站点统计
正在载入...
日志搜索
用户登陆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