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By  泽夜 发表于 2007-1-17 11:03:02 

116,本以为有一大群人同去幼儿园,很热闹,结果只有我们三个人。寒风中的幼儿园朝气蓬勃,陆续有幼儿经过,非常可爱的面容,以及急匆匆的家长们。等待许久,才得到通行证。很正规。也值得可敬。带着对幼儿园来自儿童般的憧憬以及对开题的种种困惑,一进入,便仿佛踏入天使的家园。

没看见很多儿童在外面跑,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可能是天气太冷了。今天恰逢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年底的教学研讨会。在上午听了两个新老师的教学之后,中午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讨。认真的劲儿比我们还大。问其他老师,是否经常如此。她们已经习以为常。震撼。由于第一次见过这么好玩的教学,又把各种才艺融会贯通于一堂小小的课中,还要保证各位小朋友没有疲惫之感,需要老师下很多工夫。后来才得知,这位老师为这堂课准备了三个版本。

在核心研讨会上,气氛相当好。许卓娅老师说,研讨会不是批斗会。很多老教师积极地为新教师提供建议。会上给我的感受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总结的四个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难度,循序渐进,自主性。很多教师正在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时刻反省实践中的不足。各个讲得都是头头是道。新教师也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并谦虚地请求其他老师的帮助。

如果我们要开展对儿童的教学,首先是清楚他们的认知水平,清楚给什么样的难度是最恰当的,从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一种自我效能感。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如何获得自信,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这正是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为儿童提供相当足够丰富的事实,为儿童提供感性的经验。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抽象层次上的思维。比如从别人的生活经验过渡到自己的行为表现,需要孩子举一反三。但举一反三已经包括了归纳总结的思想。因此,在儿童抽象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多给孩子一些具体的生活经验。

图片在整个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它的地位。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图片的运用,来帮助儿童的具像理解。但不排除有些图片并没有很好地体会故事的内容,从而导致儿童理解上的误差,更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图片的合理正确利用,对儿童的认知理解非常重要。

另外,儿童在教学中流露出来的道德上不良行为也是值得每位教师的注意。在课堂上,孩子们的交往也似乎并不多。教师也没有办法顾及到所有孩子的情绪感受。课堂缺乏必要的甚至正确的反馈。好象所听的两位老师都有这样的问题。

总体来讲,今天在幼儿园度过的七个小时,其实非常值得人反思。尽管不是儿童教育的学生,但从我们研究的角度看幼儿教学,还是很有感触。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带照相机,来记录这一切。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历史的知己
By  泽夜 发表于 2006-9-25 10:48:39 

首月的汇报结束了,相较以前,依然是有不少感受的。每次研究进入到差不多停滞的状态,就能听到一整天来自别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共享学习体会,得到老师的点拨。十分的好,尽管正襟危坐一天,疲累不堪。

 

首先在引用上,由于资料的繁多,当时在找的时候便不太注意参引。一则因为不知道是否以后会真正用得上,二则因为引用网络上的资料居多,而网络上的资料管理却相当混乱,根本无法找到最初来源,只好作罢。所以如今知道的,就是一些书籍记录了。在法制社会知识版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方面的意识犹为重要。任何的不小心都可能成为祸端。不过看到很多书籍上是这么写的,“另外我们还引用了部分的图片和资料,却因为客观条件无法同所有者取得联系,未能及时支付报酬,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是不太健全的,因此,新的改善应该从我们这代做好。

 

仇宏斌老师的经历,在做研究时,为充分占有所有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真是历经千辛呢。而我们通常觉得差不多了就放下了,甚至对于自己所占资料缺少推敲,便以为学问已经做完。结果学问仍然在表面。人工作起来是需要热情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懒懒散散,总出不了成果。

 

教育技术做这资源开发,有着先天的优越性。而我们似乎总在担心能不能做好。对资料的解读方面,通常会表现得不自信。不是专业领域,解读自然是有些困难的,甚至会产生误读。这是可怕的,甚至影响恶劣。因此,一定要彻底地钻进去,广泛地阅读,摄取专业性的养料。解读也是一种本领,可能不管对于哪个领域,这种能力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

 

关于我那块,明白自己看得还不是挺透。剪纸本身是繁复、杂乱的。从原始社会的端倪到现代的渐渐遗失,本身这种流失的文明就难以用数千字来说明描述,同时加上遗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对其重视的研究者较少。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突然意识到这种文明即将消失了,醒悟到原来它如此有价值。可能也应了这样一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剪纸的品种繁多,地域性又鲜明,历史功用的演变等等。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历史当然会消逝,并且继续流淌着,它在每件事物中都沉淀了下来,闪着沉默的眼睛,等待历史的知己。它总是无形无声,可是在每件看得见听得着的事物中,它就那样静立着。历史的沧桑早已爬上它的额头,它所等待着的,也许正是我们的努力,每个对历史心存特殊感情的中国人。

 

从现代每个现象,推开去,可以发现很多原来一直存在的历史。就是这样。我们教育技术人在自己的领域中也将不懈追求,在有形的事物上将历史的文明充分挖掘出来,然后开发成新的有形事物,让它们获得新的成长。而我们,将荣幸地成为历史的知己。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疯狂的石头——技术带来的思考
By  泽夜 发表于 2006-9-5 17:50:08 

 

最近人人都知道有一部戏叫做《疯狂的石头》。新浪的影音娱乐栏目搞了个调查,问,您认为以下哪部片子对中国电影发展更有贡献?备选答案有:《疯狂的石头》、《无极》、《梦想照进现实》、《千里走单骑》、所有国产电影都不行。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具有分量的。谈到贡献二字,自然会令人想到比如说哪场胜利的战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杂交水稻,试管婴儿等等。各行领域有各行的规矩和原则标准。今年央视办了个电影之歌,零零总总的把中国的百年电影之路串联了起来,也算是具有贡献了。我们还是看看网民们的选票吧,疯狂的石头占了选票的84.79%,有13465票。相较其他电影数百张的选票,真是震撼不小。

 

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好像有点转移我今天所讲的注意力了。你是否对电影中的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一名男子偷了货真价实的翡翠试图讨好一名女子,不料却阴差阳错地又被换回去了。小偷忙来忙去,不过是一场空。这幕的幽默成分很浓。而我最近借了一本书,叫做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实在为我等人望尘莫及,突然就想起这些技术是如何被诞生的,人类的智慧为何如此奇异而令旁人苦苦思索而不得后果。这些技术好高级的,优秀的,我只能这样表达,因为我似乎永远无法深入其中,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使是复制的,也是高深的。我们已经无法用肉眼来辨别。电影中关于这段仿制品的述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早已对这样的复制品司空见惯。

 

海德格尔曾说,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一种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构造方式。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当然会引发人们思考,这样无限止无尽头的科技发展会不会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未知的世界总是会令人感到害怕。然而现代技术的真正危险不在于技术所带来的凶恶成果比如枪支弹药,而是在技术的诞生的初始便已深刻蕴涵了人类创造这项技术的非善良行为本质。他们忽视人类人文情感而试图将技术满足个人利益,面无表情地剥夺了人作为有血有肉的情感动物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使事物以虚假的状态存在、繁衍、生生不息。事物本身的价值已转化成了功能化的需求。技术过程中,人自身的个性差异和价值也会随之荡然无存。而这种残忍对待事物的方式必然会在人类自身身上看到报复的痕迹。如果这个世界,人与所创事物都丧失了本质和价值,那么到底还有什么才是真实的,可信的?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研究之美 
By  泽夜 发表于 2006-6-5 11:22:49 

研究之美

——记06.6.3随园中期汇报

 

距离上一次的中期汇报已有1个月左右时间,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媒介素养的东西,对历代视觉教育资源研究这块倾注时间减少。这次汇报与以往不同的是,有桑新民老师、其夫人等等大家的光临。也确实从他们高瞻远瞩的思想上领受格外纯净的洗礼。

我得承认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我们的研究是处于有些混沌的状态。因其历史教育资源特殊的性质诸如历史的一去不复返性,力所能及的资源获得,历史的烙印下媒介外表的迷惑性等等,我一直对能否深入挖掘到它们的本质而抱有怀疑态度;而身为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做着一项与历史、与文化有关的研究,又是否能够胜任。张老师从开设视觉文化这门课程开始便不断地鼓励我们去肩负某种与历史、与现代文化有关的责任。这是一种由自发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支撑起来的信念,无论未来如何行走艰难,都有这样的信念时刻鼓舞自己要坚持下去。而在昨日,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一点。突然觉得任务的崇高,并为之深深感动。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研究与别的研究最大的不同。因为其中有动人而美好的爱国情感,有每个炎***子孙热切而坚定的信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突然出现了断层。国人开始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不自信,认为西方的文化要先进而神圣得多。西方文化大肆蔓延中华大地。其自由的思想在国内备受推崇。自由之风固然是千百年来挣脱保守文化束缚的理想与目标。但忽然间,过去的一切种种都被凌厉地否定,从那个年代开始,全民族集体失去记忆。这是件多么令人惋惜而悲痛的事情。今天的许多研究者都在重新对过去反思,重新在过去的历史岁月中寻找曾经真实存在的辉煌与闪光,以更灿烂的方式呈现世人面前,警示对过去精粹文化的尊重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运用于现实社会。这种对文化重建的需求深刻牵动着那些富有责任感的研究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幽长暗道,建立一座实实在在的、牢固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我们看得见历史的绵长轨迹,以及与现实融合后的火花绽放。

这也许是这天体会最深的方面之一。拥有一颗热情、有责任感的、认真投入的心,也许比什么都重要,比任何精美物质都值得保存。我们的研究意在敲开历史的门砖,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以一个同时拥有现代感觉与历史情怀的研究者看那个时代的风光旖旎、衰亡萧条。海德格尔主张要由“在场”的挖掘到“隐”的东西。存在不同于存在物。他终身都在关注,存在如何显现出来。“存在物总是在存在的亮光中表现为存在物。存在的出场,就是光的出现,光的朗照。世界之夜的出现,就是由于存在的隐匿。”存在可以自行露面,也可以自行隐匿,这需要感性个体的努力去将它挖掘出来。

中国的古代文化不同于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它将人对内在的超越与绝对外在的客观世界深刻结合。李老师说,中国的古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视觉文化。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因此,挖掘历代视觉教育资源是件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研究。我们从多个角度看我们的视觉文化研究,会得到不同的启示,并坚定我们对其的研究方向。我们期望通过微薄之力,去唤醒国人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并将其永远传承下去。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页  4篇日志/页 转到:

 
站点公告
站点日历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站点统计
日志搜索
用户登陆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