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公告

正在载入...

文章

评论

留言

连接

信息

登陆

搜索

2018-11-17 21:21:01
谨言慎行

谨言慎行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已经进行了大半,在课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这次课上赵老师让我和师弟们就上周师姐们的开题答辩观后感进行了简单的汇报。王涛总结到师姐的研究方向是跟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走的,且同个导师带的师姐所研究的主题有共通之处。苏琪就自己的开题答辩观后感写成了一篇博客并发布在了网站上,赵老师肯定并表扬了苏琪的做法。我当时也写了一篇观后感的博客,但是没能在课上很好地组织语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这次汇报还是以往的汇报,我都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赵老师强调我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应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慢慢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改正。

做文献综述时应有述有评,但“评”不代表批评。赵老师在课上总是强调,在对一个领域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批判,对别人做的研究也不能随意否定。即使别人做的不够好,也可以换个比较委婉的说法。这次开题答辩,主要是学习经验,在明年自己做报告的时候可以规避一些已知问题。例如将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作为自己的研究价值,张老师和赵老师都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因为研究不是填补空白,应该有实质性的价值。

除了学术上要严谨端正,在生活上也应谨言慎行。“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信息传者与信息受者之间有很多干扰因素,信息的解码会受信息受者自身经验和水平牵制,可能会误读信息发布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自媒体时代,我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监督者,因此,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监视,发布了信息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万维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曾说我们淹没在信息数据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这句话,我联想的是信息素养和专注。一方面我们面对海量的数据不知如何查找和选择,一方面信息轰炸给我们的判断造成干扰。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朋友圈中看到好友分享了一篇文章,于是好奇地点进去浏览,阅读完以后决定关注该微信公众号,最后微信上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多达上百个,原本会偶尔阅读几篇文章到最后不想看。面对这种情况,我会选择取关不需要的微信公众号,留下一些真正有用的,有时间则挑几篇阅读。因为“专注即是多”。微信朋友圈里朋友们分享的文章或新闻等都让我们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正如赵老师所言,原本不关注某个新闻,但是新闻报道不断地出现,我们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会出于好奇心不自觉地关注它。淘宝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不同的用户淘宝界面所呈现的推荐商品都不一样,淘宝会根据买家最近搜索或购买的商品来推荐类似款式的商品并呈现在首页,抓住买家的需求和眼球,让买家不自觉地关注。这种用户数据的收集一方面服务我们本身,一方面也制约并提醒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谨言慎行在互联网时代更应注重。

18教育技术学 刘晓红

20181117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