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s BLog
这就是我
最新公告
站点日历
最新日志
最新回复
最新留言
 日志搜索

友情链接
其他信息
·中国发展通识教育须破“三重门”     -|beyondcompare 发表于 2010-5-3 10:38:29

      通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5月2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外校长们聚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认为中国大学本科发展通识教育要突破单纯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和考研专业压力这三重“障碍门”。    

    “目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这有赖于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专题演讲中表示,注重专业性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培养流水线上的合格工人,但难以培养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美国,本科生前2年进行通识教育,接受不同学科的浸润,后2年才开始接受专业教育,根据兴趣选择工作或考研。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很多中国高校已经在尝试通识教育,但在实践中,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一方面,企业和用人单位希望招聘那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大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学校需要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本科生希望读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需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这也给通识教育带来挑战。

    “实行通识教育,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还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论坛上说,通识教育不仅是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当前国内大学中存在的“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改变都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吸收国外一些好做法的基础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的新路。”

    “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取决于课程,还在于学习和传达机制。”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专题演讲中表示,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本科通识教育中采用导师制,即每个星期都有教授“一对一”或“一对二”直接面对学生,接受学生面对面挑战。“导师制需要聘请大量优秀的教授,成本很高,但学校即使少建大楼和实验室,也将坚持这一制度。”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