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
正在载入...
Placard
正在载入...
Category
正在载入...
Latest Entries
正在载入...
Latest Comments
正在载入...
Last Messages
正在载入...
User Login
Links
Information
正在载入...
Search
Other
Welcome to my blog!
  iNote_思维导图的四大误区
 

http://www.duobei.com/room/course/4723382500

 本文同载于SenMiao' s Blog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工具,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然而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如何界定工具的能力范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明确了一种工具的所能和不能,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最大化我们的效率。思维导图工具作为形象化思维的重要工具,也必然符合这一规律。最近,学习了“多贝公开课”中一位企业培训师讲解《思维导图的四大误区》,颇有收获,是以为记。 


第一大误区:过分夸大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所强调的聚焦中心主题、四周发散、用颜色和线条标记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决策、规划、笔记等诸多事务中提高效率,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一个广为传颂的例子波音公司使用思维导图设计波音747飞机,把设计的时间由6年缩短为6个月。

然而思维导图是否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神奇,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么?培训的老师告诉我们,思维导图自身的作用往往被夸大了。原因在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是一系列的复杂心理活动,包括感知、分析、归纳、总结、记忆、提取、检验、复习、沟通、协作(乱序)等。事实上,我们发现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归纳和表达,这只是整个思维过程中的一小段,因此它无法面面到位,它的功能被有意无意地放大了。

在使用思维导图时,确定了中心主题后,下一步都是发散。但是,发散的标准是什么呢?面对不同的事务,不同的人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画出不同的分支,而思维导图工具本身无法在这方面提出建议。举个例子,比如中心主题是心情不好,目的在于分析心情不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人可能就会推测心情不好的诸多原因,比如身体不适、工作不顺、缺乏运动等等。而身体不适可能会有诸多原因,工作不顺也会有一系列的原因……如此再三,不断发散的结果可能是一团糟,并不会对问题的解决有多大的帮助。而同样的问题对于一个精通情绪管理的人,处理心情不好的问题就是小菜一碟。因此,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思维导图强大的归纳和表达功能,还需要操作者有足够的专业领域知识和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需要在思维导图之外不断训练和积累的。

第二大误区:认为思维导图必须是精致的绘图

精致的绘图有诸多优点,比如对细节的描绘让我们对细微处更了解,颜色和线条粗细的标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节点上内容的重要级别,而一幅画面平衡色彩匀称的思维导图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仅此一点就能够让我们在交流汇报时大放异彩。

而对于初学者和那些缺少美术功底的人而言,在学习思维导图这个新工具的时候,必须考虑新工具的可用性,即相比于旧工具,新工具的使用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培训老师总结了3点,即新工具要取代就工具,无外乎在3个方面表现出优势——新工具的速度更快、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更舒适或使用的效果更好。

由以上3个方面考察我们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就会发现,过于强调绘图的漂亮美观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绘图速度。即使对于熟练的人而言,速度还是会大大降低。在有限时间内,特别是对于职场人士,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时,在绘图时要保证其漂亮美观,无疑增加了难度。而对于缺少美工功底的人来说,要绘出漂亮的思维导图,就要重新学习一门工具,那就是绘画,这听起来会让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即便在我们历经艰辛,克服了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之后画出一张漂亮美观的思维导图,其实际的效果究竟能提高多少,我们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划算呢?很多人认为,精致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如果我们想把它绘制的精致,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并对它做更为细致的加工等,对记忆多少会有些帮助,但也似乎仅此而已。记忆有其特有的规律,比如在《7S记忆法》通过明确记忆的目标和信息、有意义的编码方式、复习、正确地看待遗忘等来增强记忆能力。实际上,精致的思维导图的优势并不是促进记忆力,而是引起注意力。而要达到这一步目标完全可以用一些标注,比如下划线、圈点、字体颜色等来很轻松地解决,用不着费尽心思地画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思维导图,这种做法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显得太奢侈,太不划算。

课程中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一幅思维导图,如下。在这张图不算漂亮,也不复杂,但思路清晰,重点明确。老师还指出,简化思维导图的绘制,让我们由更多的精力去快速捕捉灵感,而非思维导图的形式。


第三大误区:过于纠结于细节

成功语录中常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而要用好思维导图工具,恰恰要注意不要在绘图的时候过分纠结于细节。思维导图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归纳和整理功能,在于它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系统性思考的原理,克服了局部思维的缺陷。所以它擅长的不是对细节的描述,而是对整体的把控。

另外,即便我们不记录细枝末节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依然能够运用逻辑推演能力,结合图中现有的梗概信息,推理出细节内容。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信任人类拥有的强大的逻辑推演能力。逻辑推演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让我们从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而不必把细节内容统统纳入思维导图中。

第四个误区:把绘制思维导图当做知识搬运

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笔记比一般的线性笔记稍微容易一些,而且结构化的组织方式便于查阅和修改。也许是过于看重思维导图的结构化组织功能,很多学习者在做笔记时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搬运到图中,用结构化的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就此罢了。这种处理方式很典型地反映了使用者对工具的误读——在实用工具的时候,跟着工具的功能跑,而忘了读书最初的目的。

读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表现为书本上的知识能够内化到读者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所以读者必须对书本上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重组和重构。如同通过吃饭获取营养一样,我们需要咀嚼、分解、吸收等,才能把外部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思维导图做笔记时,能够通过结构化组织让我们更清楚书本的逻辑结构,但读书的过程不能到此为止,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重新整理书籍,有所取舍,要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如此才能说读完了一本书。

小结

思维导图由诸多优势,比如防止思维中断、整理问题脉络、重构问题、灵活方便、利于表达等。但作为一种工具,它一定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夸大它的作用。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结合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工具,关注思维导图的原理而非致力于绘制一幅好图,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系统化思考的优势,并在读书做笔记时勿忘初心,不要被工具的功能所惑,成为工具真正的主人。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Post  by  14级专硕 发表于 2014-9-22 15:52:55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