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课程学习总结
+ 课堂学习
- 看,并不简单(看的态度与看的方法)
“看,不定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好。”这样的一段话,是我学习本门课程最大的收获之一(另一大收获是所指意义层次图)。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我意识到了,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有83%的比例是通过视觉感官而获得的,再加之读图时代的来临,观看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我个人在日常的观看中,存在量多质少的情况。日常的观看中,往往流于表面,把观看瞬间中获得的知觉体验当做观看的全部所得,而没有在观看中引入思考,没有考虑到”从眼睛到心灵“、”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等,看停留在表层,可以说是错过了眼前这个富有深意的世界。
课程中,给我最大启发的是所指意义层次图。语义三角形揭示了符号的结构奥秘,而所指意义层次图则为更进一步向我们阐释了从能指到所指之间丰富的意义层次。“所指并不仅仅是一个点,也并不仅仅是只能具有单一的含义,而是一个可能无限延伸的多层而复杂的意义空间。”所指意义层次图很好地解释了“看见,不等于看好”这句话。在理解能指与所指之间丰富的意义层次的同时,它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在观看时,怎样培养自己发现这些意义层次的能力。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培养观看与思考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观看者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对解读符号也是极其重要的。处于青年阶段的我们,真是广泛吸收知识和开拓视野的大好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之。
- 看,并不是终点
在课上,张老师还提示我们,“看好,不等于干好”,深深地以为然。羽戈先生曾经说:“辩证法、二元思维、语境论与相对主义,正是潜伏在我们思维深处的四大木马病毒。这四样神器的共性有二:不是从个体处境出发,而是试图跳到上帝的视角看问题;不是从解决问题出发,而是试图蛮不讲理和稀泥得结论。 ”如果我们在观看时,脱离了个体处境,脱离了问题解决,那么观看很容易会沦入消遣和就事论事。因而,看绝不是终点,它是为了我们的行动服务的。只有通过行动,把我们的思考和创造为外化出来,可以是感悟的话语、作品或制品等。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在这个外化的制品上进一步完善我们对因果与条件的认识,对人性的思考等等。
- 对老师的治学方法深有体会
老师在讲授中的逻辑思维路线让我们感受到了逻辑或者理论强大的力量。现实中往往存在理论与逻辑脱节的现象,这一点让我时常对逻辑思考失去信息,认为做出来比想出来更靠谱。但是在本门课上,老师通过哲学上的思考以及理论演绎等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思考的国度。还记得老师第一次课上所讲的“纲举目张”的案例,看似常识,却实为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常犯的错误。老师在理论与逻辑上的“较真儿”对我很有启发。也许是知易行难吧,我还是会犯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在这方面要多学习,多努力。
+ 作品创作
- 作品创作的感受:原来,随园可以更美
我们小组的作品选题是《随园建筑之美》,通过查阅资料和整合作品,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再看随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更加的美丽了。每一栋房子都有着它的前世今生,每一条小路都有着它的意义与功用。而随园建筑上的“鸱吻”、“脊兽”、“斗拱”等细节,更是刷新了我对随园的印象。
- 作品创作的技巧:布局与脚本
通过观看第三小组小组的作品,我意识到PPT作品布局的重要性。她们用简单的线条对画面进行分割,并用线条的呈现次序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是这个画面看起来协调、大方,很受启发。另外,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到,一个成功的作品,一个成功的PPT作品,不在于它的形式多么鲜艳,标题多么勾人,而是在于它的内容是否能够打动人心,是否符合思维逻辑。在没有一个完整的脚本的指引下,就开始盲目地创造作品,往往导致作品在后期难以完善,耗时耗力。
+ 个人思考
-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能力圈
如张老师所言,“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对这门课程而言,我认为其独到性所在是:最重要的并不是传播某种确定的知识和固化的观点,而是着力于唤醒一种意识、开启多种思路、探索某些方法、开发丰富资源,以有利于每一位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分享他人的经验,拓宽视野,开阔胸襟,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培养我们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能力。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这方面加力、做工,所以不能过于功利。
P.S. 张老师语录
1. 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看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好,看好不等于干好。
2. What's learning? Learning is changing.
3. 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就是以研究为生活的人。
4. 论文达到“一个有机体”水准,体现逻辑清晰.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文章 基本全面展开,形成全面铺开的文字。
5. 研究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6. 课程的价值取决于学了这门课产生的变化量Δ。
7. 志在高远。
8. 研究的眼光:观察—关注—凝视—思考。
9.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10. 自省. 反思也是一种看。
11. 课上的新术语,课后要一追到底。
12. 学会反思,整个人的状态就改变了。
13. 作为一个研究生,应敏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14. 要突破常规思维。
15. 术业有专攻,其他方面也要有所涉猎。对本专业做良导体,而对其他专业呢?不做绝缘体,而做半导体。
16. 论文写作的三个层次:What—How—Why。
17. 纲举目张。
18. 审美——一种别有意味的看。
19. 量变——质变(学习. 写作)。
20. 在孩子的懵懂期,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否则会挤压他以后的发展空间。